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  • 论坛
  • 商铺
  • 视频
搜索
首页 >> 文化交流 >>忽培元 >> 忽培元:同你一起看两会(五)——乡村文化传承与民宿发展
详细内容

忽培元:同你一起看两会(五)——乡村文化传承与民宿发展

  今年两会热门话题,仍然少不了“扶贫攻坚”和“振兴乡村”。习总书记下组反复强调,李总理《报告》中仍是重点。代表委员大会小会发言讨论,全国不少地方,借“两会”东风认真总结回顾、深入探讨新招。期间有幸参加西安市主办,长安区承办的“五大美丽助推乡村振兴”主题论坛,恰逢其时,现将现场发言转发共享,请各位讨论指正。

33.jpg

  各位领导、各位专家大家好!乡村振兴既是一个经济概念,更是一个文化概念,所以我选择了这个题目。乡村,它的诞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。作为陕西人,大家都应该看过一部小说叫《大秦帝国》,其中就讲到了井田制取消之后就产生了乡村,乡村是一个文明的产物,也是一个文化产物。为什么今天重提乡村振兴呢?

  先说说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产生的根源。人类进程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,全世界的乡村人口都向城市聚集,西方国家大部分是由洲、大城市以及小城市组成。这两年我分别去了德国和日本考察,发现大量的乡村人口聚集到了城市中,实际上已经完全城镇化了。

  我们国家是什么状况呢?城市在没有任何准备、没有顶层设计的情况下,农民一夜之间自己纷纷涌向城市,形成了一个“进城潮”,八亿农民自发进城,导致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不自觉的现象。这种变化有正面的东西,也有负面的影响,就是城市的压力非常大,也有承受不住的地方。这种局面刚才温先生也描述了一些,我概括一句话就是城不像城,乡不像乡,乡成了空壳乡。过去城乡区别非常大,农民一看就是农民,市民一看就是市民。有一年我回到延安,道沿上坐的都是农村老太婆,儿子和媳妇在城市里面上班,他们没处去,就坐在马路边上看汽车。我在北京每天挤着地铁上班,我就是要看看地铁上坐的是什么人?都是农民工,占到了60%以上是从全国各地农村来的。你在北京,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走在街上,没有人关注你,没有人会说这个人穿什么衣服,你再穿的好与破,没有人关注你。这就是城不像城,乡不像乡。

  那么中国的城镇化是不是继续无序的让农村人流向城市,眼看着我们的乡村文化消解,还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我们中国的城镇化进程?十九大解决了这个问题,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面讲了三句话,第一句话说我们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,形成城市圈,这是第一个概念。第二个概念,对于进城的人口,就是农民要进行素质提升。第三个概念,就是振兴乡村。

这是什么概念呢?就是再不能这样无序地放弃乡村、放弃最初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,而盲目地扩大城市。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乡村振兴,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概念:乡村文化复兴。乡村里,我们办多少企业,把土地变成股份,把农民变成股东,把农村变成企业,这些都非常好听。但是那样的乡村很快就会城市化,就变成一个开发区了,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一件事。我很同意刚才温教授讲的那句话,我们不要把城市的问题再搬到乡村去。乡村就是要接地气的,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“五大发展理念”: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指导下进行振兴。我认为文化的复兴,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“牛鼻子”,抓住了这个“牛鼻子”,乡村可以振兴,而且会成为与城镇完全不同的令人向往的乡村振兴的美好的家园。

  如果是对文化这个概念,文化的引领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,乡村振兴就像空谈的一股风,刮过去以后还是靠不住。因为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人不可能往落后,不文明的地方走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最近我跑了全国十几个省的一些扶贫点和乡村振兴比较好的地方。有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,如果没有文化的注入,没有文化的引领,没有对农民思想道德的一种教化,那么你的振兴是暂时的,是不可能的。我在写一本书里面有一个情节,一个女大学生毕业以后跟着他的男朋友回到了他的家乡,她想在他的家乡创业。然后村支部书记问她回来以后感到怎么样?她说很不适应,为什么?上厕所不适应。所以说那是一种没文化的体现,我们原先农村里面上厕所的场景,味道很大,这种咱们都是从农村体验过的。所以如果不从科技,不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解决,你就是把企业办的再好也留不住,最后只能城镇化,这样只能彻底的毁坏我们的乡村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厕所革命等24字关键词。 

  特别是我今天看了西安市表彰了十佳系列,我感到这个着眼点完全符合总书记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。其中,令我最感到欣慰的是“十佳农民”,它是一个综合素质。这些人的文化素养和他们的理念都是有现代意识的,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,不是靠勤劳致富的那一代农民,他们是有思想、有问题,有绿色发展概念的人。这样的农民就是未来的职业农民。

44.jpg

  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着眼点首先是以人为本,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。回顾我们农村走过的这七十年,我从七十年代就担任党支部书记,后来在农业一直没有离开过,我知道农业这七十年怎么走过来的。

  第一步,我们可以看一下《创业史》,可以说那时候在千疮百孔的中国乡村经历了28年战斗以后,新中国成立,我们的农村也百废待兴,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振兴的?柳青的《创业史》以极大的热情,以乡土为生产基地,非常真切地描述了第一次乡村振兴的起步。现在有人对合作化有争议,我们各地都有合作化。改革开放以后,这种毫无准备下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伤害是非常大的。这之后,我们的乡村进入了一个低潮。咱们有没有70年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?我就说长安县70至80年代的几件事情,令我记忆犹新。

  第一个事情,刚刚粉碎四人帮,陕西省委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开门办学。我当时也是作为支部书记参加了这次学习,长安县小新村的支部书记张明华(音)兼长安县副书记,他也参加了这个学习。我们俩人经常饭后一起散步,我当时是一个20岁的小青年,张明华老先生大概已经50出头了,他很关心我们陕北的农村。他请我到小新村(音)去参观,我当时非常振奋,长安人都知道小新村是紧靠着山下一个非常贫瘠的村落,过去也很穷。就是搞科学种田,当时的文化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很有权力的,就把沙地变成了土地,把那个土地变成了海绵田,底下用石子,用土垫上来以后搞水稻,产量非常高。天旱的时候,把闸门一关,地下水上升了。雨涝的时候,闸门一开就可以排涝,是非常科学的。这说明,长安区认识到了这一点。

  第二件事,长安县乡镇企业是全陕西的榜样。全省在这里开过乡镇企业工作会议,推动全省办乡镇企业。我们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和今天的理念看待历史事件,轻易的否定我们的历史。因为我们是一步步往上走的,我们不能站在上面说下面的低、不行,没有低层次的发展上不到这么高的地方。所以,一定要尊重历史,要正视现实,对历史要有一种敬佩。我们不是要复古,不是要守旧,但对历史一定要有尊重的态度。合作化,当时的长安县也是第一。

  所以说今天,我看了“十个系列”以后感到非常震撼。说明现在的领导是非常有眼光的,对“五大发展理念”的理解非常到位。反过来说,13亿人将来必须有一半生活在农村,生活农村的人越多,说明我们的国家人口分布越科学。都拥挤到城市里,带来的压力太大,带来的负面东西太多。现在你看我们进城的农民有些没有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:医疗、卫生、孩子上学、看病等一系列都没有纳入正常的待遇。但是这些农民工再苦都不找政府,为什么?他情愿去的,没有人逼他去的。哪个农民工说我家里有病人,我找政府,这是他自己不找。所以说,让几亿农民浮在城市里面生活,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振兴乡村所提出的战略部署,从长远来讲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,符合中国国情。

所以,在文化引领中,我认为要认识到位。用陕西话说“美就是好”,在陕西来讲美就是很好的意思。所以这“五大美丽”是一个文化的概念,是文明的概念,着眼点是很到位的。特别是长安区把“五个美丽”具体化,从实际出发,“三园”也是非常符合实际的。我觉得相通就行了,不要搞得太玄妙,说得人云里雾里,就是中央提出的24个字。最近我们认真的看一下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规划战略,里面有十几篇,其中第七篇就是强调乡村振兴引领问题。我认为这个战略是一个全面的勾勒,但具体到每一个地方,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。所以说文化引领对于长安来讲,对于西安市来讲也有不同的内容。

  因为长安,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地方,这些关于乡村的记载都在文化中。我们都记得白居易有一首诗《杜陵叟》:

杜陵叟,杜陵居,岁种薄田一顷余。

三月无雨旱风起,麦苗不秀多黄死。

  他写的是一种社会关系。皇上知道以后还批了字,最后免的税赋。当时全面的反映了有一年发生在长安的农民和农村干部,和皇上之间的很微妙的关系。还有《卖炭翁》写的也是长安的故事,所以这些故事是一个文化的记载。

  那么《白鹿原》在清朝晚年和民国初年,我们的长安农村是什么样子?它也写的非常生动。后来就是《创业史》。

  我很同意今天主持人讲的,我们的最新最美的一篇文章是中共西安市委、西安人民政府和长安区委、区政府,正在带领我们的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农民和企业家,和我们城市关心农业,热爱农村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着新的历史,谱写着新的篇章!


浏览手机网站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网站导航

友情链接

热线电话:

13621190363

13891970569


预约电话:

18601062918



书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1112室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善源网络.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